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越南

【越南x胡志明】
剛來的頭幾天,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要把自己暑假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花在越南?這裡又濕又熱、語言不通、每天過馬路感覺都快被摩托車撞死。但慢慢地,我發現越南獨特而迷人的魅力。

●飲食
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背景,飲食是很好入手的地方。受法國殖民,和華僑影響,除了越南的食物節合當地菜色、法國菜、中菜的味道,吃起來新奇多變,說是隱藏版的美食王國一點也不為過。
當地的主食以麵、飯、法國麵包為主,搭配上大量的蔬菜、各種動物製成的醬(魚醬、蝦醬、蟹醬...)、和嗆辣的辣椒。
台灣人最熟悉的越南菜就是河粉了。河粉真的走到哪都可以看到,在胡志明的一碗普通河粉約台幣60,可以當做任何一餐吃。其實除了河粉,還有各式各樣的湯麵,食會搭配不同醬料、檸檬和蔬菜,在炎炎夏日裏食用格外開胃爽口。


另一道耳熟能詳的料理就是越是春捲,路上小販會販售包好的,而餐館或自家吃飯時通常是整桌的備料,可以自己DIY。


法越融合的料理莫過於法國麵包夾上越式配料。外面是法國麵包,裏頭包著越式酸黃瓜、豬肉片、碎肉、生菜及辣椒。

另外,同樣相當普遍的國民美食還有烤肉飯。煎過的米飯搭配上現烤的豬肉及小黃瓜和魚醬十分的美味(儒國加價還可以配上豬肉製成的烘蛋)。它甚至是跟我專案的葡萄牙女孩每天必品的菜色。

而在台灣常見的鐵板麵,在這裡也一樣找的到。只是越南用法國麵包取代鐵板麵。


其他特別印象深刻的美食還有越式比薩、越式鬆餅、跟來自大叻的鹹板雞蛋糕(也是我的最愛)。
 




●專案
我的專案叫作tea talk。工作的地點為第二郡的一個名為sozo centre的咖啡廳,主要是希望透過國外志工每日兩小時的基本對話來幫助當地學生建立英語口說能力、培養對英文的自信與熱忱。平日的星期二、三、五是日常對話時間,中間會穿插有趣的小遊戲,讓大家能在歡樂輕鬆的環境中結交朋友、學習英文。星期一與星期五則是發音改正時間,我與其他志工必須一起設計課程、讓學生能增強自己的發音與語法。而假日則是不定期舉辦當地學生開授的越南語教學、文化交流、文書處理軟體教學(ex.prezi)、和茶會。基本上每天只需工作兩小時,工作的步調不會很壓迫,工作之餘除了準備教案,我常跟專案的夥伴和當地友人一起探索市區和鄰近的幾個景點(ex.大叻、美奈、頭頓)。
我在介紹prezi給當地學生

咖啡廳不定期的到郊區育幼院陪伴孩童
●街景
越南的街景其實和台灣很相像,路邊有很多流動攤販受飲品、五顏六色的招牌、和多到數不完的摩托車穿梭在馬路巷道中。尤其是第一郡(市中心)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走在台北街頭,但其實仔細看會發現招牌上寫著越語、而多彩的房屋則特別有法國南方建物的風情,另外交通比較混亂,初來到越南真的人真的要花一些時間學習怎麼過馬路。而我作志工的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最現代的城市。當然可能在衛生、空間規劃、貧富差距上還有待改善,但市中心真的是摩天大樓鄰立,隨處可見外商公司和大型百貨公司。至於咖啡廳可能受法國人影響,一條街沒走幾步就可以看到一間有模有樣的咖啡廳。
我homestay附近的街道

夜晚的西貢河

紅教堂

胡志明美術館三棟樓其一

胡志明美術館內一景


粉紅教堂(離我的homestay步行10min內可至) 
市中心一間咖啡館的二樓座位(可以看到繁忙的街道)

越南有名的coffee+milk,一杯價格大約TWD30-40(加入許多煉乳)

咖啡廳同常會附上一杯免費的冰茶

●人
很多人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台灣親切的人,這點我覺得套用在越南人身上也適用。我剛來的第二天在街上迷路,向當地人問路時,雖然他們多半不會說英文或是只能用簡單的字彙,但你能感受他們的熱心和友善。而我在工作的咖啡廳和一個當地朋友聊到我非常喜歡越南料理,沒隔幾天他就買了一盒春捲請我吃,還時常帶我去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有次在公車上,挖不到錢包付車資,一旁熱心的乘客隨即掏錢為我付款。雖然有時候在市場或小販買東西會因為非本地人而被坑錢,但我覺得並不能因此否定越南人純樸善良的本質,畢竟到其他地方去常常會有觀光客被坑錢的事件。

●後記
如果沒有實際接觸越南的朋友,可能我還活在自己的成見中,並以此沾沾自喜。如果沒有親眼見證他們的生活、親耳聽他們說多麼渴望良好英語教育,可能我永遠不知道我自己有多幸運。如果我沒有在這個迷人的城市生活過,可能我的暑假就和從前一樣、平淡乏味,我永遠不會知道,另一個國家的人們是怎麼思考、怎麼生活、怎麼和台灣有所相似又獨一無二,更不會了解自己的可塑性、渴望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的homestay房間(雙人房,內附廁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